最牛老爸梁启超,9个子女个个是人才
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这些都众所周知的。
鲜为人知的是,梁启超还是一位成功的父亲——一门三院士,9个子女皆才俊。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!
梁启超在忧国忧民、勤奋著书、匡国济世的同时,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,他以自身的学识和感悟润泽自己的子女,言传身教,悉心培养,使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成就,成为不同行业的佼佼者。
那么,这样一位繁忙的公众人物是怎样兼顾到9位孩子的成长的呢?
我们通过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的故事,来寻找答案吧。
梁启超有两位夫人,共孕育了4女5子:
长女梁思顺(1893年—1966年):诗词研究专家,中央文史馆馆长。
长子梁思成(1901年—1972年):建筑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,国徽图案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。
次子梁思永(1904年—1954年):考古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,毕业于哈佛大学考古专业。
三子梁思忠(1907年—1932年):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,在西点军校进修过。
次女梁思庄(1908年—1986年):著名的图书馆学家,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。
四子梁思达(1912年—2001年):著名的经济学家。
三女梁思懿(1914年—1988年):著名的社会活动家。
四女梁思宁(1916年—2006年):光荣的革命军人。
五子梁思礼(1924年—2016):火箭系统控制专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,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。
梁启超对孩子的教育上,做到了以下几点:
1
袒露自己的情感
对子女的爱细腻真挚、形诸笔墨
梁启超给他的孩子们写了400余封家书,用“笔锋常带感情”来描述他的家书,真是再恰当不过了。
他以“宝贝”来称呼他的子女,如:大宝贝(长女思顺)、小宝贝庄庄(次女思庄),梁思懿被爱称为“司马懿”,小儿子梁思礼被称为“老baby”,有时则称“大大小小的一群孩子们”。
他对子女说:“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,对于你们的爱情,十二分热烈。”
这种“十二分热烈的爱情”,相信他的每个子女们都感受到了。
1928年秋天,长久受到疾病折磨的梁启超,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。
得知大女儿思顺要回国了,他迫不及待写了一封信,跟大女儿撒娇:
“我平常想你还自可,每到发病时便特别想得厉害,觉得若是顺儿在旁边,我向她撒一撒娇,苦痛便减少许多。”
都说东方男人比较含蓄,羞于表达感情,可是梁启超却坦诚、直白、卖萌般地表达着对每一位子女的爱。
梁启超的这种爱不仅惠及了所有儿女,而且爱屋及乌,也无私地给予女婿和儿媳。
他最有名的儿子和儿媳,莫过于长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了。
梁、林成婚后,他写了一封信,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。
他写道:
“我本来就特别偏爱女孩儿,今天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,跟我自己的女儿们一样可爱,简直是再愉快不过的事儿了。”
他这种对待儿女们感情的态度,跟现代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态度刚好是反过来的。
很多八零九零后的父母,是不干涉子女谈恋爱;但是呢,一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,开始挑剔反对,甚至希望拥有一票否决权。搞得子女左右为难,痛苦万分。
有如此坦诚、可爱、明理的老爸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快乐、幸福的!
2
细致入微
懂得因材施教
梁启超非常细致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,对每位子女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。
1926年2月18日,《给孩子们书》中他写到:
“寄过两回钱,共一千五百元,想已收。日内打算再汇二千元。大约思成和庄庄本年费用总够了。思永转学后谅来总须补助些,需用多少,即告我。徽音(因)本年需若干,亦告我,当一齐筹来。
徽音(因)怎么样?我前月有很长的信去开解他,我盼望他能领会我的意思。
“人之生也,与忧患俱来,知其无可奈何,而安之若命”,是立身第一要诀。思成、徽音(因)性情皆近狷急,我深怕他们受此刺激后,于身体上、精神上皆生不良的影响。他们总要努力镇摄自己,免令老人耽心才好。”
写此信时,他正在德国医院接受膀胱治疗,备受痛苦。
但他依然惦记着国外留学的孩子们(包括林徽因)。
此封信提及孩子们的学费问题,包括林徽因的学费,是把徽因当作自己孩子一般看待了。
梁启超对孩子的爱,深远浓厚。
他原先的计划是:
孩子们长成结婚后,先跟着他在家里住上几年,不急于出去成立小家庭,“等到生计完全自立后,再实行创造新家庭”。
但林徽因父亲的突然离世,让他想到梁思成归国后要迎养徽因的母亲,需要马上自立门户,因此谋生问题得仔细考量,不能纯以兴趣。所以他在《给孩子们的书》中写道:
“思成结婚后不能不迎养徽音(因)之母,立刻便须自立门户。这便困难多了,所以生计问题,刻不容缓。
我从前希望他学都市设计,只怕缓不济急。他毕业后转学建筑工程何如?我对专门学科情形不熟,思成可细细审度,回我一信。”
以上书信,情感见微知著,林徽因当日读来,想来也会感激万分。
很多人都知道林徽因是民国第一女子,如“人间四月天”,才、情、貌三全。
当时,男神级的追求者众多,梁思成只是其中一位。
大家知道最多,也最看好的是她和诗人徐志摩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。
可是都不明白为什么林徽因最后选择了梁思成?甚至思成自己都问过(林) “为什么会是我?”。
现在读到这些书信,想来这位高情商老爸也给他儿子加了很多分吧!
估计很多年轻人看了会说:这样体贴入微、高情商的老爸,给我来一打!
学业上更在意孩子的兴趣,而不是成绩
在教育上,梁启超会给子女提建议,但绝对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。
本来他希望梁思庄学生物专业,因为在当时的中国,生物算是一个相对少有人研究的领域。
但梁思庄尝试之后,觉得没什么兴趣,梁启超知道了,很后悔,觉得自己引导有错误,赶紧又写了一封信过去,给思庄说:
“听见你二哥说,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,既已如此,为什么不早同我说。凡学问,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,往往事半功倍……不必泥定爹爹的话。”
事实表明,尊重子女意愿是对的。梁思庄后来改学了冷门的图书馆学,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,最终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。
对待特别用功的小孩,梁启超也不是像普通的父母那样,一味地表扬,只看成绩。
梁思成从小就是学霸一枚,在求学时出过一次车祸,担心功课被拉下。梁启超就写信宽慰儿子:“先好好养伤,人生还长着呢,不急着这一年半月的。”
梁思庄在加拿大刚入校时,有一次考试只得了班上第十六名,沮丧得要命。梁启超知道以后,立刻写信过去,安慰女儿:
“庄庄: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……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,真亏你了,好乖乖,不必着急,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。”
不仅是学业,梁启超还鼓励孩子们发展兴趣,懂得生活。
梁思成学的是建筑,是一门特别专业的学问。梁启超担心,这样会把生活弄得太单调。提出让他在毕业后一两年,分出点时间学些其他知识,比如文学或是人文科学之类的,这样生活才不容易让人厌倦。
梁启超从来没把工作看成是混口饭吃,虽然子女众多,但他很清楚孩子们不同的个性,会依据每个孩子的特点,进行鼓励和引导,所以才成就了9位各领域的精英子女。
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老爸,是不是我们现在也成了从事自己兴趣的精英了呢?
3
塑造严谨的家风
梁启超对孩子们不强求成绩,不干涉兴趣,但他有一件最看重的事情,那就是——品行。
如果说,在教育方法上他是个西式爸爸的话,在对孩子品行的要求上,他更接近于自己的父辈,有很多东方传统。
梁启超的父亲在家乡是受尊敬的教书人,他的母亲也读书识字,虽不是富贵人家,但可以称得上是书香门第。
梁启超的母亲非常有原则。六岁那年,梁启超因一件小事撒谎,一向温柔的母亲罚他跪在地上,打了他几十下,并且警告说谎是品行不端的表现。
这段童年往事,梁启超一直反复讲给子女听。他还让孩子们从小读《论语》《孟子》,教导他们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”的道理。
其实梁家子女们从小就可以获得优越的条件,但他从不过分溺爱,依然恪守艰苦朴素的家风,鼓励子女们在逆境中磨练意志。
长大成人的9个儿女各有自己的成就,并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有爱国心。
他们从不依靠父亲梁启超的名声,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,而是 “滴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饭”,默默无闻地奉献。
梁思成、林徽因夫妇从美国学成回国。梁启超建议他们不要前往生活舒适的清华园,而是先去条件艰苦的东北大学任教。
这对夫妇几十年如一日,埋头于中国历史建筑的教学、研究与田野考察,后来成为中国建筑学研究的翘楚。
精神上的富养,才能养出“利国、利民、利家”的真正精英人才!
4
树立正确的财富观
梁启超不仅是个学者,还是一位非常入世的人,相当有经济头脑和赚钱能力。
梁启超经常在家书中详细罗列各种收支账目。一方面让儿女们知道挣钱持家的艰辛,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孩子们的理财意识。
这些琐碎的事情并没有额外花费很多时间,但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影响。
他的夫人李惠仙,有一次在不了解的领域做了一次失败的投资。梁启超立刻劝导家人反省:
“切勿见猎心喜,吾家殆终(始终)不能享无汗之金钱也”。
意思是: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利益牵绊住,长久的财富都应当是努力和勤奋换来的。
作为父母,犯了错,不怕让孩子知道,还坦然告诉孩子错在哪,该如何做。
父母和孩子是共同成长的,这一点非常难得。
对孩子从小进行财富观的教育,这一点放在当代也是绝对超前的父母。
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,以身作则,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。或许我们的父亲没有做到梁启超这样,但我们还有机会成为像梁启超一样的爸爸,让孩子们拥有和梁家子女一样的家庭教育!
来源:天智国学